倍速模式,只会让你越来越焦虑
来源:深圳桥恩心理        文章已为232位求助者解惑        有问题 在线问医生>>

 

生活快进,耐心告罄

 

读书期间我的舍友是个“时间管理达人”,她会用上英语课的时间写高数作业,用上高数课的时间完成VB编程,再在上VB课的时候完成学生会需要制定的活动方案。

 

这样,在我们课后纷纷跑到图书馆写作业的时候,她已经提前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再带着下载好的电视剧去健身房跑半个小时的步,晚上回来一边听广播剧一边睡觉。

 

她的生活就像进入了一条高速运行的“双轨道”,大学四年我好像从来没看过她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

 

“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在听到我的疑问之后,我舍友跟我说:

 

“人的大脑是有能力适应'倍速模式’,你开始习惯时完成两项工作,就很难接受慢节奏了。”

 

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五分钟读完一本书,上下班路上听新闻广播、吃饭顺便追剧和看综艺,一天时间打卡完旅游景点、三天暴走四个城市……

 

当前,“冲冲冲”仿佛已经变成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不仅我的舍友,据调查显示,有七成18至35岁的年轻人都在这样“倍速”地生活着。

 

在这样快速的节奏状态下,“一心二用”慢慢地不再是个贬义词,而成了某种能力的象征。

 

只是,我们的大脑真的像我舍友说的那样,能够很好地适应这样的节奏,并且始终维持高效运转吗?

 

遗憾的是,我这位舍友每次的期末成绩并不理想。

 

她看似很快速地在听课的同时完成了上一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却往往会错过老师强调的知识点,每次都是“低分险过”,甚至偶尔还会惨遭挂科。

 


 

前些日子,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去一家医院进行了心理测评,被诊断为轻度焦虑症。

 

“我去看医生,是因为我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开始无法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每次看个电视剧,可是才看五分钟就觉得不耐烦了。

 

看小说我更着急,往往看个开头就忍不住拉到结尾。我现在每天下班就觉得无所事事,想要做什么却又总是觉得没意思。”

 

在这之前,这个朋友是“倍速狂热爱好者”,就连对抖音上的一分钟小短剧都会开启倍速模式,以这样的方式节省时间。

 

这造成的副作用是,她的耐心越来越差,她整个心态也开始发生变化。

 

遇到啰唆的人或是办事不利的同事,她的容忍度不断降低,逐渐暴躁易怒;

 

而手中的工作稍微一多,她就开始过分焦虑,想要飞速将手里的工作做完;

 

她的生活也日趋无聊,认为做什么都是在浪费时间。

 

当然,这样的个例有些极端,但她的经历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与警惕。

 

当我们的生活被按下快进键之后,随之而来的可能不是成功,而是焦虑。

 

在试图分析为何现代人喜欢开启倍速模式时,我们能找到诸多理由。

 

比如快速的经济发展、浮躁的社会氛围、同辈的压力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能让我们明显感知到,并且有时候无法抵抗的外部因素。

 

可是,或许我们没有意识到,文化传递与知识获取方式的转变,也是让我们给生活按下加速键的重要原因。

 


 

我的“倍速狂热爱好者”朋友在聊天时跟我感慨:

 

“小时候看电视也没有倍速模式,可是一点儿都不觉得着急。

 

什么《西游记》《还珠格格》《武林外传》,到暑假都会重温一遍,说来说去,都怪现在的很多电视剧质量太差,逼得我们倍速成瘾。”

 

当前无脑甜、无脑爽成了很多小说或影视作品追求的亮点,鲜少再有人愿意花时间看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书,也不再愿意抽出时间看上一部冗长却贴近现实的纪录片,

 

“手撕小三”“逆袭”“强爱”这样的狗血剧一再冲上热搜榜。这样的剧,不需要用脑,只需要开启两倍速模式,配合晚餐就可“食用”。

 

可是当我劝阻那位朋友“既然你觉得那些是烂片,那就不要看了”时,她却再次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每天上班已经这么难了,回家仅存的几个小时实在没力气再花费精力去烧脑,看这种片子乐和乐和得了。”

 

被'奶头乐’侵蚀的大脑

 

有段时间我严重依赖手机,只要超过几分钟不拿起手机,我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往往,我清晨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开始刷微博,漫无目的地在刷新主页与更新热搜之间反复横跳。

 

倘若恰逢休息日,我可以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持续刷几个小时微博。

 

短时间内接收无数信息的感觉非常爽快,也察觉不到时光流逝。这样获取信息的方式让我感到快乐且满足。

 

正如我那位朋友所言,我也觉得:生活已经足够苦涩,工作已经足够忙碌,回到家看点有意思的东西让自己的思想停滞一下,有何不可?

 

然而,一天结束,离开手机的我躺在夜幕中却只觉空虚,竟回忆不起来自己这一天到底看了些什么。

 


 

我明知这样的生活毫无意义,却沉溺在此难以自拔。

 

是的,在指尖滑动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考能力正在消失。

 

1995年,美国旧金山曾举办过一次集结了500名政商精英的大型会议,会议旨在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

 

会议上,大家认为在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中,有80%的人口会被淘汰,会逐渐被边缘化,只有20%的人口能够搭上全球发展的快车道。

 

如何平衡这80%与20%的冲突,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奶头乐(tittytainment),这个单词由奶嘴(tittyt)与娱乐(entertainment)组合而成。

 

意思就是,在80%人的嘴中塞人一个奶嘴,让他们沉溺在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娱乐信息中,丧失热情、丧失抗争欲望,最后丧失思考能力。

 

最终,他们会以媒体的思考为思考、媒体的判断为判断

 

战略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发展发泄性娱乐产业,包括鼓励网络游戏、开放色情赌博业、古董口水战等,让大家把精力发泄出来;

 

其二是发展满足性产业,包括播放肥皂剧、娱乐明星的花边丑闻、真人秀等,让大众沉溺安乐丧失思考。

 

细想想,你身边到底有多少人正在这样的满足性产业中逐渐丧失自己?

 

 

 


 

新媒体业态下,人的阅读水平正在不断衰退,我们看到新闻热搜时往往不会仔细阅读新闻的内容,而是第一时间翻阅评论中的热评榜。

 

我们的思维很容易被热评上的评论左右,我们沉浸在他人帮我们编写好的“答案”中,逐渐没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声音被媒体取代,我们的思考被舆论剥夺,我们身处其中,被带了节奏而不自知。

 

信息爆炸的年代,大家都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在人人都在追求时效的情况下,英国作家赫胥黎却在他1931年创作的《美丽新世界》一书中提醒大家:“人们会渐渐爱上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而后则会如奥威尔在《一九八四》所预言的那样,那些思想停摆的人们不再拥有自由,他们的人生会变成单调乏味的循环,如行尸走肉或机器一般,被人肆意操纵。

 

如果你也经常习惯打开倍速模式刷无聊的电视剧,喜欢整夜整夜地刷热门短视频,了解世界都是透过纷繁简短的一句话新闻,

 

那么就需要警惕起来了,因为“倍速模式”正在吞噬我们的思考。

 

还记得在研究生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我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第一个词就是“辩证思维”。

 

这是让我们在诸多嘈杂的声音中尽最大可能免除干扰、看清事物本质、保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

 

 

高效,不等于一心二用

 

很多人误以为所谓“高效”就是能够在同一时间完成几件事,实则不然。

 

在字典里,高效是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好或者比其他人更好。

 

质量,才是高效的基础。

 

相较十几年前,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人人都在追求高效与速度的前提下,让我们沉下心来完全享受慢生活、完全摒弃倍速生活很难做到。

 

然而,如何在这样的节奏中避开“奶头乐”的陷阱,逃离焦虑,并且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信息节食

 

写过论文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查阅文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毕业时,我的导师在查看我们递交上去的论文时总是会先翻到最后一页,看我们查阅的文献有哪些。

 

“你查看的文献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这篇论文的好坏。

 

有的学生引用的全部都是低质量的论文文献,说明他在写论文的第一步就没有做好,也就很难输出什么有价值的观点。”

 

刚毕业时,我最先是担任秘书的角色。

 

一次我在给老板准备出席某场活动的发言稿时,他对我说:

 

“我每次出席活动和参加调研都会带着你一同前往,目的就是让你接触和我接触的人、看到我看到的事,这样你才能掌握到和我一样多的信息,

 

也只有这样,你对事情的看法也才能逐渐变得和我一致。现阶段我和你的不同,只是我掌握的信息比你多而已。”

 

目前,我们的生活整日被“垃圾信息”包围,如何判定你所接触到的信息究竟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

 

加拿大作家斯科特·扬在《超效率手册》中提到有效信息的一个判定准则,即行动与行动比。

 

无论是用来打发时间的电视剧还是名人八卦新闻,如果能够影响你的行动,那就是有意义的,反之则是浪费时间。

 

同时,缩减无意义信息流的浏览时间。

 

比如减少每天逛购物网络的次数,停止无意义的刷新微博热搜,限制打开无用手机应用程序(App)的频率,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有效的信息中。

 


 

择善而从

 

最近,“电视剧从众”现象在我们办公室变得越发严重。

 

办公室的几位姐姐不知何时变成了“追星族”,每日谈论的话题便是他们所追的明星演的电视剧的进度、每次微信聊天都会发大量有关明星的表情包。

 

然而新来的年轻同事并不喜欢看这些电视剧,无法融入话题的她总觉得自己仿佛与她们格格不入。

 

为了在前辈们面前博得好感,于是她也开始疯狂刷剧,每天两倍速走马观花地看剧情,或是偷偷在电脑上搜剧情梗概,强行让自己加人这个团体。

 

其实,不单是电视剧,从众现象还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无意义的跟风是对时间最大的浪费。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如果你为了加入某个话题而每天强迫自己去看自己不喜欢的电视、关注自己不感兴趣的明星,那么慢慢地你就会习惯这样的生活状态,让自己最后变成这样。

 

反之,如果你周围聚满了效率高的人,那么他们的状态就会带动你,让你每天都精神百倍。

 

去找到和你目标一致的人吧,找到拥有良好习惯的朋友,择善而从,而非择众而从。

 



 

计算复利

 

所谓复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俗称“利滚利”。

 

我们经常同时做两件事,比如一边吃饭一边看剧、一边跑步一边听歌,但当你对此进行分析的时候你会发现,

 

这些凡是能同时做并且让你觉得轻松、没有“负罪感”的事情,它所产生的复利很少。

 

赋予我们一天的工作以价值,并且预估这项工作是否存在复利,那么我们就能够有选择地进行取舍或合并。

 

比如我此前提到的舍友,她利用上课时间完成其他课程作业的做法就并不划算,

 

她虽然节省了完成作业的时间,但却错失了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知识点,而知识点的积累在未来一段时间所产生的复利是我们无法预估的。

 

大学期间很多同学都选择了打工实习,快餐店、咖啡厅、学生家教等的薪资收入对于没什么收入来源的学生来说往往很有诱惑力,因此这些工作都成了选择的热门,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奔赴了一些大型企业,那些企业没有实习工资,上下班路费也全部由自己承担。

 

在选择面前,有不少人会选择能够迅速看见收益回报的工作,他们以自己能够实现经济独立、不再依靠家里为荣。

 

当然,这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等到毕业,那些在大企业实习的同学有的留在了公司,有的简历上写上了满满的实习经历,

 

还有的在实习的过程中结识了赏识自己的领导或能力出众的行业前辈,其复利效果清晰可见。

 


 

在我们开始做一项工作之前,先计算它的复利,衡量它值不值得我们“牺牲”眼前的快乐去努力获得、全心投人。

 

对高复利的工作,倾其全力、专注以待;而对于低复利的活动,直接舍弃或者开启倍速模式则能让我们距离“高效”更近一点儿。

 

高效,不等于一心二用。努力奔跑的年轻人,别让“倍速”控制了你的生活。
 

咨询通道扫一扫随时咨询
在线咨询预约通道QQ咨询桥恩路线
查找专家免费咨询直接通话
  • 徐金永 心理咨询专家得票:1543    近期回复:288
  • 李江华 心理咨询专家得票:2623    近期回复:515
  • 邹亚超 心理学副教授 得票:1338    近期回复:261
  • 张义泉  高校心理学教授得票:832    近期回复:176
选择桥恩4大保障four security
  • 高品质好口碑年服务客户超50000+人次,客户满意度高达96%以上
  • 汇聚专家大咖聚集国内100多名知名精神科专家以及各领域心理学专家价
  • 国际化服务包含服务语言:英语、韩语、日语、俄罗斯语等多种语言
  • 五星级服务环境按五星级酒店选址以及装修标准,给客户隐私、温馨、高端的专业服务
徐金永 心理咨询专家

国内第一批心理咨询师
15年以上心理咨询经验
深圳电台特邀心理专家...[详情]

今天已预约:4 今天剩余号:2 可约
明天已预约:3 明天剩余号:3 已满
后天已预约:4 后天剩余号:2 可约

点击咨询预约通道



— 温馨环境 —

以专业的咨询环境,为客户提供隐私心理咨询服务

— 媒体报道 —

推动心理健康行业发展

— 合作伙伴 —

选择桥恩,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网站首页 专家阵容 走进桥恩 预约咨询 专家专栏 心理疗愈 在线自测 线下机构
桥恩心理Q-Psychology

咨询预约热线TEL:400-684-8858

Copyright © 2004-2021 Q-Psychology Group

桥恩心理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7146197号

在线挂号网站地图来院路线联系我们
QQ咨询在线咨询电话咨询微信咨询